管理是一种历程

2012-8-9 23:59:10
28760
  您对管理的看法是怎样的?

  我认为,管理不只是一种专门技术,而是一门艺术。更重要的是,管理与其说是终点,倒不如说是一种历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自始至终把工作当成艺术,专心以待。我们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不同的习性和个性,因而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

  作为一个外派人员在中国管理合资企业有那些优势和不便?

  有许多优势。首先,外方人员更懂得公司的文化、业务流程、运作和行为模式。其次,由于国内市场并没完全开放,商业活动还不太成熟,中国的高层经理在技能上还有不足。但我相信在五年之内,一大批在合资或外资公司工作的本地经理人才在外方经理的良好培训下,能够取得足够的技能和知识。

  最大的不便就是文化差异。不象外国人,或者其他亚洲国家的人们,在有不同意见时往往会与上司据理力争,中国人则保持沉默。他们把想法藏在心里,而在做事时,却又不按照要求去做。我认为在中国,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理解、关心和重视员工。

  管理合资企业有何独特之处?

  管理合资企业就象面对一个公公和婆婆。如何协调好两者是管理合资企业的难点,有时双方对一切都能达成共识,有时又各有不同观点。虽然双方都希望公司繁荣发展,但由于政策和运作不同还是会出现争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讨论输赢。我们总是将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努力去了解双方各自的情况,再做适当让步,最后大家可以取得双赢局面。

  对正在计划到中国发展业务的经理人,您有些什么忠告?

  第一条建议就是不要选择太多合资伙伴。我知道有些合资企业有8个合资方。每方都从各自公司派一名董事,使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看起来象个联合国。每个董事都有自己的安排,他们并不完全执行公司决定。有时候,他们会把各自公司的利益放在合资公司利益之上。

  第二条建议尤其针对欧洲公司,在中国做生意须有耐心。我亲眼目睹很多西方合资公司最后散了伙。外国人往往看见这里有巨大市场,于是来投资建立合资企业。然而在最初几年,因为不懂如何在中国做生意,往往很难赚钱。一亏钱,他们就失去耐心,惊慌失措以致出售股份而退缩回去。

  您有没有遇到员工流失问题?在中国,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比起高科技行业平均20%的员工流失率,我们的问题不算太严重。但我们还是十分重视下了大本钱进行在岗培训的重要员工流失。员工离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自己想创业。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公司内创造一种环境,使这些人有一种独立自主的创业精神。也就是说,要当企业家不一定要自己开公司。至于报酬,很重要的一点还得考虑附带福利,如住房等。然而,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但总体成本还是很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仍然是一个挑战。

收藏
0 条回帖
需要登陆后才可进行回复 登录

返回顶部